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7亿元,增长13.8%,增速比全区高2.6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市第一位
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7亿元,增长13.8%,增速比全区高2.6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市第一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
这是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背后,科技部门摸清底子、拉出单子、找准路子,探索适合石嘴山实际的自主创新之路,为实现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5月6日,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成功投产。该项目是铁合金领域全球首个建成投产的以一氧化碳工业尾气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线,预计每年可处理铁合金矿热炉尾气3亿立方米,生产燃料乙醇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该项目的投产为宁夏铁合金产业绿色改造树起了行业标杆,对减少碳排放、替代化石能源、保障国家能源、粮食安全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有了像宁夏首朗吉元这样的“高、精、尖”科技企业,石嘴山的发展才有了“转、调、创”的主力军。也正是这些企业不断在科技创新之路上“跋山涉水”,才一步步蹚出了石嘴山转型发展的阳光大道。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产品加速换代、产业加快升级,构筑产业新优势,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1.8%,新材料产业增长41%,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5%……
就像呵护一粒种子、照料一个孩子一样,全市科技部门密切关注着每个企业的成长之路,及时帮助企业分析创新点,找到结合点,为企业加快创新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建言献策,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实施科技双倍增计划,不断壮大科技企业集群。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5个培育库,分别入库117家、60家、256家、47家、20家,同时,新增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全市科技部门以需求为导向,为这些企业提供持续性、专业化、精准式服务,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科技专项,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想下好全市科技创新整盘“棋”,还需全市科技部门加强牵线搭桥作用,通过“线上对接”“请进来、走出去”等模式,助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合作,借梯登高。今年以来,我市组织东方钽业等219名企业技术人员与上海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等52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89名专家开展了对接交流活动,并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42名。
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资,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我市科技部门通过整体包装申请重大专项资金、科研经费,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我市已获批自治区重点研发、后补助等各类科技资金2.08亿元。其中“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在航空子午线轮胎领域中应用研究”等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重大研发计划,“铁合金矿热炉智能大数据平台应用”等9个项目列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围绕全市“9+3”重点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共征集谋划2022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49项,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项目167项。未来,这些项目会像一颗颗种子,在一系列暖政的孕育下,萌发出一片片嫩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中向着太阳尽情生长,蓄积起石嘴山产业创新的蓬勃力量。
创新无界,科技有为。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石嘴山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为契机,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带动经济社会向着未来加速奔跑。(记者 朱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