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奋力开创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局面,2月26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2021年全市农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21年,我市通过打好特色产业、乡村建设、有效衔接、乡村治理、绿色发展、农村改革、提升行动七张牌,力争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目标。
关键词:特色产业培强做优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1年,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0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抓好3万亩盐碱地改良利用项目。以河东地区为重点,集中打造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巩固发展河西奶牛养殖提升区,力争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把肉牛肉羊作为富民产业,以宝丰、灵沙等乡镇为重点,坚持小群多户、专业大户、规模养殖场同步发展,推广家庭牧场“50·300”养殖模式,加快宝丰羊业小镇建设,力争全市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和150万只。以沙漠瓜菜、供港蔬菜、越夏番茄为重点,抓好番茄之乡和4个绿色瓜菜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市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加快发展制种产业,抓好种子小镇建设,打造109国道两侧蔬菜制种产业带,扩大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蔬菜杂交制种面积,力争全市制种面积达到16万亩,办好种业博览会,打造国家级种子产业融合示范区。加快发展葡萄和枸杞产业,力争全市葡萄和枸杞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000亩和1.5万亩。持续打造“珍硒石嘴山”区域品牌,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10个。
实施好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惠农区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扩建提升项目建设,改造平罗县轻工园区、通伏大米加工园区、绿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园,建设平罗县高端乳制品加工园区、大武口区轻工园区。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5%以上。通过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平罗县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6个。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进龙泉村、硒有田园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新培育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农村电商筑梦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等现代营销模式,农产品线上交易额增长10%以上。
关键词: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重点镇和中心村规划编制。持续推进红果子、陶乐等中心镇建设,争取建设重点小城镇1个以上,规划推动黄渠桥、姚伏等节点小城镇建设。通过搬迁撤并、整合聚集,逐步消除重度“空心”村庄,打造中心村庄15个。
加快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建设,实施平罗县河西地区城乡供水水源替换工程和大武口区水源连通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20公里,改造抗震宜居农房500户,建设快递物流末端服务站点50个,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移动通信、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
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抓好平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平罗县农村污水治理等7个项目建设,新增农村生活污水管网20公里。实施乡村绿化行动,争取创建“森林乡村”6个,建设一批绿色生态村庄。创建示范性美丽宜居村庄7个、“美丽庭院”200个。组织开展黄渠桥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全面推行积分制、“红黑榜”“门前三包”等长效机制。
发展城乡工农综合体,促进县乡村衔接互补。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关键词:有效衔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等民生政策,优化产业、就业等扶持政策,调整基本医疗保障、公益性岗位等保障措施,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制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实现工作机制、帮扶政策、规划项目、机构队伍衔接。将庙庙湖村、红瑞村、红翔新村、海燕村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扶持发展脱贫村特色产业,推进“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培育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确保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持续推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创业,通过发展产业就近就业、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等实现移民稳定就业5000人以上,自主创业500人以上。
充分利用民政、人社等数据平台,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和分类帮扶,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关键词:乡村治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巩固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建立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长效机制,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以创建全国乡村治理整省域示范区为抓手,重点抓好龙泉村等2个国家级和惠农区红果子镇等3个自治区级试点,推进乡村治理中心建设。规范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坚持发展石嘴山“塞上枫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办”,切实解决好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等问题。
关键词: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启动黄河石嘴山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达到Ⅳ类以上。实施黄河滩区治理工程,大力整治黄河两岸乱占乱用问题,恢复自然河滩湿地1.7万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现“四乱”问题存量清零。扎实开展贺兰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统筹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5.7万亩、修复草原2.5万亩。
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严格执行土地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量控制,实施以深松整地等为重点的培肥地力工程。加快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扩大有机肥施用。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76%以上。
关键词: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抓好平罗县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政策国家级试点,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长久不变”政策落实。推进流转租赁、抵押担保,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释放土地潜能。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22个,力争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0%以上。
抓好平罗县国家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有效途径,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
关键词:提升行动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持续抓好庙庙湖、红瑞等4个移民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和扶贫车间建设、管理和运营,持续开展技能培训。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行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对符合申领条件的创业者给予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行以工代赈,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建或村民自建,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科学合理优化农村学校布局,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政策,完善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推进乡村学校普遍实施课后服务,精准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争取每个县(区)有1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加快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启动石嘴山市区域医联体医疗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完成20所乡镇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建设和3所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和隔离医学观察病区建设,加大对乡村两级卫生院(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处置能力培训,加快服务模式由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记者 董湘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