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摆在首位,通过政策聚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引领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
我市印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评价机制,统筹解决140名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晋升职称问题,提振了专业技术人员扎根一线的信心。建立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基地,邀请8名博士生专项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乡村振兴人才专场招聘会,签订就业意向书87份。选派281名党政人才挂任乡镇(村)党委副书记(工作队员),培育1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乡土专家,帮助5名乡贤通过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的方式返乡创业,组织24名农技专家对口服务农业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我市围绕奶产业、葡萄酒等重点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建成8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获批人社部、自治区专家服务基层重点项目和特色人才项目6个,柔性引进知名种业等专家教授35名,现代畜牧、瓜菜种植等领域高层次人才25名,带动培育农村实用人才450名。
此外,我市还建立全市“1+7+X”人才政策服务保障体系,配套出台招才引智激励保障办法、人才住房保障办法、人才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等措施。编印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18项VIP服务,开通人才服务热线和窗口,为人才科技转化、配套安置、子女入学等提供一站式服务450余次,协调解决20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帮助各类人才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记者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