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长存,技术革新是关键。对于宁夏恒力钢丝绳有限公司三车间来说,刘海建就是该车间的核心人物。多年来,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致力于技术创新,是公司屈指可数的拔尖型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年,刘海建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5月4日,正值“五一”劳动节期间,走进宁夏恒力钢丝绳有限公司三车间,往日轰鸣的机器都停止了运转,刘海建正和工友们认真检修每台设备。“每次节假日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我们要趁着操作工休息的时候检修设备、排除故障,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刘海建一边测量机械数据,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51岁的刘海建是宁夏恒力钢丝绳有限公司三车间的设备主管,多年来一直从事设备管理及技术革新等工作,他有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室内一台以黄蓝两色为主色调的机械设备模型引人注目。“这是我在2013年设计的水箱拉丝机放线装置模型,车间里有一整列按照该模型1:1比例复刻的放大设备,这个设备让我们车间的产量每月增加300吨。”刘海建说。
2013年,宁夏恒力钢丝绳有限公司要淘汰燃煤炉改燃气炉,配套的水箱拉丝机放线装置均需要更新。作为厂里的技术革新骨干,为了节约资金,刘海建自行设计,加班加点绘制了拉丝机的翻轴装置、三抓吊具、放线装置的图纸,并带领车间维修工完全自制了2套翻轴装置、2种三抓吊具、36套抽线式放线装置,使燃气炉项目顺利竣工。此装置安全高效、简单实用,使车间拉丝岗位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拉丝产量提高近30%,每月产值增加了30万元,同时还节约了40多万元设备外购费用。该发明得到国内同行业专家一致好评,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作为一名党员,海建不断走在创新的路上,设计制作出拉丝机抽线式放线装置,享受国家专利,既为员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为公司创造了财富,节约了成本。”同事韩志林对此项发明赞不绝口。
在刘海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里,还摆放着一个水箱拉丝机断丝停车装置模型,这里面暗藏的小玄机也是刘海建的发明之一。原来,国内的水箱拉丝机断丝停车装置安装在拉丝机拉拔完毕和收线机之间,钢丝断丝后张力消失,重物下行,形成开关动作,拉丝机停车,安全性能尚可,但拉丝工还得重新挂车,产量受到影响。刘海建在拉丝机放线装置上研制了电接头感应器,这一新发明创新点是捕捉电接点是在拉丝机后面的放线部分,当光电开关捕捉到电接点后,就自动停车,拉丝工不用重新挂车,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能,受到了操作工的一致认可。
2017年以前,公司购进的制绳设备均为托轮式支撑方式,此类设备转速慢、产量低。刘海建经过反复研究后提出将托轮式股绳设备改为大轴承式。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他带领工友陆续改进了18台股绳车、1台成品630合绳机,改进后的设备提高了转速,产量也就此增加。成品630合绳机由于筒体受到径向力产生振动,通常3年左右筒体就会断裂,此时就需要拉回厂家修理,每次返厂基本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过反复试验,刘海建发现,在成品630合绳机筒体合绳处补加一道轴承座,可减少筒体振动。于是,他在为成品630合绳机改大轴承的同时,在筒体合绳处补加了一道轴承座,此后影响生产的筒体断裂故障再也没有出现过。经过改造,三车间在没有增加设备的情况下,钢丝绳产量由月产900吨上升到了1200吨,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还缩小了公司和国内先进生产厂家的差距,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刘海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荣获自治区“科创中国”“创新达人”等荣誉称号,并在市总工会开展的“五小”成果评选中多次获奖。(记者 周旭 马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