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部署要求,5月7日至8日,我市召开“9+3”重点特色产业发展观摩推进会,观摩项目、晾晒绩效,总结工作、分析问题,着力推动全市重点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推进会听取了全市9大重点特色产业推进和三县区重大项目(专业园、特色园)推进情况汇报,本报对发言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加快枸杞葡萄酒产业发展步伐为重点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市委副书记王建
枸杞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全市枸杞产业包抓工作机制,成立6个工作组,召开2次推进会,组织开展调研摸底;印发《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021-2025年)》,编制《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二是加强项目建设,全市新增枸杞种植面积6645亩,占总任务的83%,在全区排名第二;惠农区海燕村等5个面积500亩以上种植项目已完成苗木种植;蕙民丰公司枸杞精深加工生产线、保鲜库正在建设;庙台乡东永固村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已开工建设。三是加强招商引资,争取自治区资金450万元,市级金融机构支持资金9笔1874.8万元;引进宁夏红果生物科技公司年产3000吨枸杞果浆项目,正在进行改造装修和设备安装;平罗县正在洽谈计划引进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是加强宣传推介,启动了石嘴山迎宾宴研发工作,研发枸杞系列菜品;组织企业赴陕西等地参加经贸会、博览会等,推介我市枸杞产品;组织各级媒体进行枸杞系列报道。
下一步,督促三县区尽快落实种植地块,确保完成今年种植任务;加快推进惠农蕙民丰公司枸杞精深加工生产线等3个重点项目;赴国内发达城市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加工企业;打响本地枸杞品牌,举办枸杞采摘节,推进枸杞产品进景区、药店、商超、餐厅、宾馆;开展“惠农枸杞”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
葡萄酒产业发展方面:全市现有贺东庄园、西御王泉、玖禧酩庄3家葡萄酒庄,酿酒葡萄面积达6380亩,年产优质葡萄酒360吨,已形成“贺东”“西御王泉”“遇悦”等葡萄酒品牌8个。2021年,计划新增中高端酿酒葡萄基地1200亩,葡萄酒产量达400吨,实现产值7600万元,提升改造低产低效葡萄园2000亩,新建酒庄1家。
一是强化推进措施,制定《石嘴山市葡萄酒产业推进方案(2021-2025年)》,印发《2021年全市葡萄酒产业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明确了各项重点任务的完成目标、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建立了“9+3”重点特色产业包抓推进组工作机制,建立月度通报、问题清单、定期督查的推进措施;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已落实新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240亩,完成整地840亩。低产低效葡萄园改造项目和3家酒庄改造提升项目已全部开工,今年计划投资7300万元。平罗县山麓天赋新建酒庄项目正在进行环评,贺东庄园被列入全区重点打造的葡萄酒产业小镇;三是推进融合发展,整合贺东庄园、银河湾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旅游资源,打造“山水相依、乡美村韵”为主题的“葡萄酒+乡村旅游”精品路线。4月15日在重庆召开了2021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向全国进行推介;四是提升科技能力,依托玖禧酩庄聘请的中科院、农科院5位专家,合作建立了高抗寒酿酒葡萄栽培与酿造示范中心,转化科技成果2个。将葡萄酒人才培育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多形式培育葡萄酒产业人才。
下一步,抓好玖禧酩庄、西御王泉、山麓天赋3个酒庄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实施好2000亩低产低效葡萄园改造项目,将酿酒葡萄纳入保险补贴范围,提升酒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葡萄酒品牌,拓展葡萄酒销售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引进葡萄深加工企业来石投资。
以特色优势产业迎来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春天”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保伟
今年以来,包抓推进组按照市委、市政府“9+3”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全域化建设。加快大武口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完善软硬件设施,力争年内创建成功;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核心,全面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捆绑联创”;推进庙庙湖、贺东葡萄酒小镇4A级旅游景区及硒有田园、天河湾湿地公园3A级旅游景区创建。二是提升发展动力,推进项目化建设。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600万元;奇石山温泉项目已完成立项、土地选址和预审等手续;大武口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沙湖景区360极限飞球、地球仓民宿等项目投入运营;龙泉村、庙庙湖旅游区、大地天香景区、银河湾湿地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三是丰富产业内涵,推进全业态发展。争取国家专项资金2137万元,实施石嘴山段明长城、省嵬城保护设施及平罗玉皇阁保护修缮等项目;2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列入自治区项目库,争取项目补助资金4000万元;百花市场夜市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及设计方案;举办了徒步穿越贺兰山、沙湖观鸟节等20余项活动,推出休闲自驾游、研学亲子游等线路20余条。四是加强宣传推介,推动全方位营销。赴银西高铁沿线城市开展了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与山西旅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录制景区景点短视频10余条,推出旅游护照和沙湖“99元畅游年卡”等优惠措施。“五一”假期,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78.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00.6万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3.4%、165%,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量位居全区第二。
下一步,按照自治区“1334456910”和市委、市政府“9+3”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求,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平罗县绘制推进9大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市委常委、平罗县委书记蒋哲文
今年以来,平罗县聚焦9大重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目标,“量体裁衣”绘制发展路线,重点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势头良好。
新型材料产业围绕特殊合金、绿色氰胺、精细化工和高端碳基材料等发展方向,实施项目47个,年度投资21.8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24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聚焦光伏、风能发电、储能材料和工业尾气制乙醇发展方向,实施项目10个,年度投资8.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突出发展电子材料和工业互联网,实施项目11个,年度投资4.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3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项目14个,年度投资1.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奶产业依托国家奶产业集群项目,实施项目21个,年度投资13.2亿元,预计全年存栏达到7万头,实现产值4.8亿元;肉牛和肉羊产业以宝丰“国家产业强镇”项目为抓手,实施项目13个,年度投资1.81亿元,预计全年饲养量分别达到10.2万头、85万只,实现产值6.4亿元;绿色食品产业突出富硒、绿色、有机,实施项目8个,年度投资1.7亿元,预计全年产值达到28亿元;因地制宜种植枸杞5500亩、葡萄400亩。同时,平罗县全力打造3个专业园、特色园,精细化工专业园围绕打造园区坚强配套能力,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3个;河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集现代畜牧、优质瓜菜、节水灌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种子小镇聚焦育繁推全产业链发展,今年实施项目16个。
下一步,平罗县将立足实际,找准定位,聚焦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奶产业、肉牛肉羊和绿色食品产业,重点突破、打造优势,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不断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立清
为加快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落实《石嘴山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制定《石嘴山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59亿元。一是狠抓项目建设,今年实施项目15个,计划投资18.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17亿元,九天智能科技年产2亿片半导体模块一期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93.3%。二是加大招商力度,与华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与34家企业开展合作,与盈氟金和等5家企业注册华为产业链供应商;与江苏南通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对接中国电子集团下属21家企业,交流商洽电子信息项目合作事宜。三是加快产业数字化,编制全市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实施意见,建成5G基站481座;加大企业智能化改造,盈氟金和被认定为自治区智能工厂,杉杉能源、贺东庄园等4家企业建成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维尔铸造、滨河碳化硅等8家企业获评自治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
下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促海力电子12条纳微孔结构铝电极箔生产线、中色东方3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等项目开工和建成投产;外出招商,依托盈氟金和、海力电子、矽盛光电、九天智能,对接河南多氟多、南通海星电子、浙江矽盛电子、西安九天等企业,力促项目落地;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推动华为公司与宁夏理工学院合作建设ICT人才实训中心,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生宇
推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印发全市产业推进方案和2021年工作要点,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和细化责任分工,抓好重点工作落实。二是理顺工作机制,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产业,组织开展新材料企业申报认定工作,15家企业列入自治区新材料重点企业,走访企业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0余个。三是狠抓项目建设,挂图作战。今年我市列入自治区新材料重点项目46个,列入全市重点工业项目43个,目前23个新开工项目、30个续建项目、20个技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13个拟投产项目将年内达效。四是紧贴企业服务,一季度协调金融机构为68家重点企业贷款余额46亿元,梳理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并组织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对接,组织征集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31个,申报列入自治区揭榜攻关任务7个,占全区46.7%。五是加强产业招商,市领导带队多次赴新疆、浙江、河北等地考察对接招商,目前已梳理产业招商线索30条,正在对接洽谈项目15个,计划投资400多亿元。去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1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11家,恒力生物成为我市首个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下一步,围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实施产业招商行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方面加大力度,延链条、育增量、壮龙头、增后劲、促转型,力争今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增长16%左右。
强化顶层设计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副市长杨志国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持续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拓市场、活流通,有力促进了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石嘴山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明确产业5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印发《2021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二是全力招引项目,谋划实施15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3.15亿元,已全部开工建设;新引进4个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已开工建设;争取农产品项目7个,到位资金650万元。三是加快基地建设,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设施蔬菜较上年小幅增长;一季度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4.88万头、91.44万只,同比增长32.27%、15.27%;新增奶牛2.03万头,全市奶牛存栏5.66万头,同比增长56.14%。四是延伸产业链条,新引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4家,新培育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1家,一季度绿色食品加工业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47%,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52%;加快推动产销一体化发展,宝丰牛羊肉经营公司在杭州新建“西夏肉铺”牛羊肉外销窗口3个、弘本农业在绍兴新建富硒大米外销窗口1个,西御王泉、嘉禾花语等加工企业扩大酿酒葡萄、玫瑰花种植面积,新建文化展示区、游客集散中心,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攀升。
下一步,加快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优化园区布局,加强品牌创建,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招商引资,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绿色食品产业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打造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样本
●市政协副主席姚新闻
全市现有新能源发电站37座,总装机143.5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规模的26.4%。今年1月至4月,预计光伏发电量5.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风电发电量0.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5%;光伏材料企业产值3.76亿元;储能材料企业产值9.09亿元。
目前,全市计划实施清洁能源重点项目11个,年度计划投资15.6亿元。其中:光伏材料项目2个,发电项目5个,天然气基础设施项目2个,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项目2个。目前,金晶科技光伏面板、首朗吉元燃料乙醇等4个项目进展较快。华润大武口20MW光伏发电、天然气应急储气设施等4个项目正常推进,正在洽谈对接华电集团“智慧能源+水生态治理+农业产销一体化示范”、大唐高仁光伏发电等10个项目。
下一步,认真贯彻落实此次推进会议精神,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突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电池储能、单晶硅多晶硅工业硅生产加工三个招引方向,推行“光伏+生态治理”“光伏+节能政府”“光伏+现代农业”等“光伏+”项目招引模式,建立产业关联客商库,绘制项目招引区域图,精准对接、靶向招商,以更多优质清洁能源项目落地投产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奶产业发展“牛”劲十足
●市政协副主席鲍有记
推进奶产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一是打造优质奶源基地,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内的宁夏利垦牧业等8家大型现代化奶牛场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投入生产,新增奶牛3.31万头;河西20家奶牛养殖企业加快改造步伐,奶牛存栏3.57万头。一季度,全市奶牛存栏6.88万头,鲜奶日产量795吨,泌乳牛年均单产突破9000公斤。二是发展优质饲草种植。2020年,全市优质饲草种植面积28万亩。三是加强奶牛养殖场废弃物治理和利用,全市所有规模奶牛养殖场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和堆粪场,今年续建8家奶牛场粪污处理设施正在建设,利垦牧业沼气发电项目正在建设,平罗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已建成投产。四是引进奶牛养殖新技术,持续实施奶牛良种补贴等项目,奶牛良种繁育取得成效。
下一步,加快完善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水电路配套,力争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争全市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通过集成与示范良种选育技术等精准化健康养殖技术,提升奶牛养殖水平;支持奶牛规模养殖场引进先进工艺和设施设备,推进粪污循环利用;加大奶牛养殖投入品管理和奶站监管,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积极对接伊利集团等国内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力促加工企业尽早开工建设。
项目赋能让肉牛肉羊产业跑出“加速度”
●市政协副主席刘新保
推进肉牛肉羊产业,一是着力打造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推广“50·300”经营模式,全市养殖规模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场)220家;300只以上肉羊养殖户(场)398家;新开工建设宁夏垣成等大型肉牛肉羊养殖项目及渠口乡金桥村等12个壮大村集体经济肉牛肉羊养殖项目。二是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建成了千叶青等一批集饲草加工调制、贮存和配送为一体的饲草配送中心。今年,全市落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30万亩。三是强化肉牛肉羊养殖技术推广,肉牛基础母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西门塔尔和安格斯牛为主的良种母牛存栏比例达到95%。四是推进肉牛肉羊产业化发展,宝丰牛羊肉经营公司30万头(只)牛羊肉精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宁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2000吨牛羊肉加工项目正在实施;以宝丰镇为中心的羊业小镇建设全面开展,并获批国家农业农村部肉羊产业强镇项目;培育“乐牧牛肉”“西夏肉铺”等一批企业品牌。
下一步,一是推进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力争年底肉牛和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和150万只。二是提升肉牛肉羊养殖水平,肉牛肉羊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三是推进种养结合草畜配套,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和优质苜蓿种植。四是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力争年屠宰加工肉牛2万头。
以项目建设助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大武口区委书记苏焕喜
石嘴山锂电池产业园主要依托杉杉能源布局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关联产业,规划占地面积1300亩,重点发展高镍低钴三元材料、锰酸锂等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材料、新型硅碳负极材料,打造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锂电池材料产业基地。截至2020年年底,入园重点项目杉杉能源年产5.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产能达到3.6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
2021年,锂电池产业园重点实施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5亿元。一是投资5亿元新建杉杉能源2.7万吨正极材料项目;二是投资2.55亿元对杉杉能源A06车间1万吨正极材料项目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目前已开始试产;三是投资1800万元建设集控中心及办公楼;四是投资7300万元对1万吨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技改;五是进一步完善综合规划,对产业园道路、给排水、燃气、蒸汽、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石嘴山智能制造产业园立足我区装备制造产业传统优势,于2020年5月以宁夏维尔铸造为主体规划建设,维尔铸造已入选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主要发展方向为煤机“三机一架”、汽车零部件、高铁零配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叶片等智能装备制造。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标准化厂房17万平方米,实现产值46亿元,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制造关联企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同时,按照产业园总体规划和建设进度要求,大武口区和高新区超前谋划、分步实施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聚焦聚酰胺产业加快提升产业园发展水平
●惠农区委书记王宇翔
聚酰胺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重点支持的产业。2019年3月,宁夏恒力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8.7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月桂二酸项目。该项目采用中科院第三代生物发酵法月桂二酸生产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转化效率高、减排效果明显等优势。依托该项目,惠农区抢抓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机遇,充分发挥区内原材料富集优势,谋划建设聚酰胺产业园。
聚酰胺产业园总规划占地面积2777亩,包含13个单体产品项目,着力实现从聚酰胺原料—初级材料—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贯通,打造全国技术领先的高档尼龙生产基地。目前,恒力月桂二酸一期项目主体已建成投产,预计今年可实现2万吨月桂二酸产能,营业收入达9亿元。聚焦保障上游原料供应,在区内具备充足的玉米浆、硫酸、烧碱等原料基础上,配套实施了启玉生物年产10万吨高纯L-乳酸、杰润生物年产3万吨木质活性炭等项目,推进英大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氯化石蜡等项目,积极协调解决日盛江盐重启问题,形成区内循环。聚焦扩大中游产品规模。在恒力新材料一期全面达产基础上,计划再复制建设一个年产5万吨月桂二酸项目,为下游产品提供充足的关键生产单体。积极对接招引元利化学集团,开展下游尼龙610、尼龙1012等系列产品研发生产,提高产业链产品多样性。聚焦招引培育下游企业。以无锡殷达尼龙、河南神马集团、山东天辰齐翔等行业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招商目标,积极招引培育己二胺、月桂二胺、尼龙1212、尼龙612等产品的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