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罗县聚焦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人才聚在研发链、作用发挥在创新链,推动党建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引领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平罗县全面推进“党建入章”,推进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平罗县215家非公企业“党建入章”全覆盖,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聚焦燃料乙醇、绿色氰胺等转型项目、高端项目,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新建党组织11个,调整规范6个。对新成立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给予3000元到5000元孵化资金支持,主管单位同步配套不少于50%的孵化资金,提高组建积极性。先后培育规上企业167家、科技型企业125家,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大关,平罗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绿色园区。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86.51%,党组织应建尽建率、党的工作覆盖率均达到100%。
深化把骨干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人才的“双培养”机制,先后有150余名党员成为企业技术骨干,90余名技术骨干及中层管理人员先后入党。鼓励引导非公企业依托科研成果和资源禀赋,主动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进行合作,引进国内各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开展重点难点科研项目攻坚,非公企业科技攻坚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依托绿色氰胺、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以及企业孵化相结合的方式,共引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82人,高技能人才8828人,培养涌现出张文彦、马学山等一批具有党员身份的技术能手和自治区级劳模,申报认定高层次人才61人,获评“351”人才135人,有效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同时,平罗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指派优秀党员开展岗位示范、老带新、师带徒、产学研结对子等活动,通过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等,分成长阶段开展传帮带,企业人才稳定性及人才梯队建设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聚焦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攻坚,推行党员包重要环节、包科研进度、定目标指标“两包一定”工作法,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岗、示范岗、先锋岗“三岗联创”等活动,先后完成贝利特咪唑烷降耗工艺改造及成果转化等多项技术攻关项目,涌现出了全国劳模“马学山工作室”等一批学用典型,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7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全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呈现加速提升趋势,真正让党建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记者 范银鹏 通讯员 马新宏)